涵护碧水泽万物
——东辽县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侧记
阳春时节万物苏,植树播绿正当时。连日来,我们在东辽河德忠段看到,白泉林场职工正在缓冲带挥锹舞镐,一行行柞树伸向远方。这标志着东辽县营造水源涵养林工程拉开了序幕。

天然制氧机、空气净化器……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贝”,它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它还蕴藏着无尽的财富。因此,东辽县决定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水源涵养林涵盖东辽河流域重要水源地周边500米所有耕地,东辽河干流和一级支流、辽河流域一级支流两侧坡耕地,境内高速公路和一级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坡地都成为了水源涵养林的建设范围。通过大面积造林,确保杨木水库、聚龙潭、二龙水库、金满水库、八一水库等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保证辽源、四平地区的水源供应。
经过调研、咨询、论证,东辽县计划用5年时间,栽植水源涵养林3.8万公顷,相当于把全县五分之二的耕地变成林地。在树种选择上,主要以柞树为主,这样,既可以涵养水源,还可以发展柞蚕养殖业,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县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
.
营造涵养林作为“民心工程”,更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因此,县政府决定,每年每亩给予333元种植补偿资金,连续补偿5年,同时继续享有土地相关政策。水源涵养林前5年可以进行林粮间作,坡地种植大豆每亩每年补贴300元,平地每亩每年补贴350元。5年补贴到期后,所栽植柞林开始放养柞蚕,农民可以自主经营或以村、组为单位成立柞蚕养殖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以自家柞林入股,参与分红,也可以把自家的经济林承包给经营大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收取承包费。对不能自主经营又无法承包柞林的,统一由政府进行“兜底”,即农户的柞林按市价统一流转给政府。
为了确保水源涵养林工程顺利实施,东辽县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3月15日,县政府召开了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动员会,明确了建设水源涵养林的基本原则、规划范围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主体、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出台了《东辽县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指导意见》。
3月17日,云顶镇工作队走进东沟村,宣传讲解水源涵养林建设的意义、涉地农民能够享受的相关待遇,并和村民商讨了退耕种树事宜。
3月19日,金州乡大度村已经有78户涉地村民与村委会签署了《水源涵养林栽植合同书》,村民实现了由“粮农”到“树农、蚕农”的转变。

进入4月以来,全县林场系统职工、沿河村镇农民纷纷行动,加入到播植绿荫的大军。
正是春光无限好,赢得百花烂漫开。东辽沃野,正成长着美丽富裕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