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至31日,备受全县瞩目的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依次召开,并胜利闭幕。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向大会做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天的新闻内容就为您全程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在上周胜利闭幕的两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向大会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2022年工作回顾,二是对2023年工作做了安排。
在我县2022年工作回顾中,王飞说,2022年,我县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着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稳中加固,工业经济质优量增,多元消费融合发展。2022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考核首次位列全省第五位。同时,蛋品+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标志性产业链企业发展到27家,延链补链强链效果显著。多家规上企业发展良好,我县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另外,我县开展“促销活动月”“第五届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以及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措施,商贸零售、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回暖明显。
二是县域发展汇聚新动能。报告中提到2022年我县通过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为民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连续五年获评“省营商环境标兵单位”。同时,新增市场主体2681户、“个转企”95户,市场活力更加充沛。另外,2022年我县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85个,总投资达到164.2亿元。其中正轩车架年产300万套汽车轻量化总成、金翼蛋品溏心蛋、东升重工铸造生产线等13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汽车装备双创孵化中心实现4个月建成入驻,充分显现了我县项目建设支撑有力。在加快项目建设的推进、投产的同时,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工作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乡村振兴书写新篇章。报告中首先体现在现代农业稳产增效。2022年我县新建高标准农田7.2万亩、示范区1.9万亩,完成粮食播种142万亩,粮食总产量13.3亿斤。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我县县域内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到1361户,其中绿航合作社、树安合作社上榜国家级示范社名单,厚德食品、农投集团分别被评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省鲜食玉米龙头企业。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亿元。以上成绩充分展现了我县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基础的坚实。其次体现在乡村环境全面提升。
四是县城面貌发生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城建设施更加完善,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包括东交大街拓宽工程竣工通车,东辽大街完成功能性修复,清洁能源供热改造工程如期完工,辽白区域实现供热一体化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完成。
五是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报告中指出,我县对中央、省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基本完成,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成果。2022年县水利局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试点县,同时入选国家森林经营试点单位。
六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医疗服务持续改善,文体事业稳步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县深入落实教育“双减”政策,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教育发展日趋均衡。同时,我县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全县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医疗服务持续改善。另外,全县新增文化广场19个,全民健身设施日趋完善,文化惠民活动备受群众喜爱,我县文体事业稳步发展。
七是社会治理构建新格局。报告中说,针对2022年疫情防控,全县党员干部上下一心,高效完成了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同时我县应急能力全面提高,风险化解稳妥有力,社会治理群防群控,治理水平逐年提升。2022年,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等行动统筹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大幅下降。
八是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报告中指出,2022年,我县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办结“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项目1176个。同时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八五”普法全面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常态高效运转,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满意率100%。审计监督、监察监督、财政监督实现全覆盖,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就2023年我县工作安排,报告中提出,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要推动平台提质扩容工程、制造业夯基固本工程、服务业聚势赋能工程三大工程,打造产业强势、经济强劲的奋进县。通过积极实施开发区引领、汽车产业园、三产融合发展园、绍兴(辽源)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吉能中车产业园五园支撑规划布局,切实把省级开发区打造成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力争考核前进10个位次。聚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全力发展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大力发展纺织袜业产业,着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致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面推动制造业夯基固本。报告中还提出,要推动服务业聚势赋能工程,积极扶持物流产业,培育电商产业,壮大文旅产业,深入挖掘东辽河文化、红色文化,完善辽河源头生态旅游区、朝阳村特色民俗旅游区、田雨风情小镇基础设施,积极打造区域乡村旅游中心,新增4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总收入增长35%。
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引领、营商环境提升、项目建设攻坚三大计划,打造积蓄动能、释放潜能的活力县。报告中提出2023年我县将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辽河源基地、垦丰吉东科技成果转化,发挥格致汽车、诺德高科等企业自主研发优势,探索与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对接途径。激发主体活力,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1.95%。同时,全面实施“人才政策”,扎实推进“人才回巢”行动,集聚创业人才。通过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面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计划。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确保企业办事更加便利。同时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新增市场主体2000户、“个转企”增长10%以上。加快提速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招引质效,瞄准“六新产业”“四新设施”,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储备库投资规模达130亿元以上。
三要开展粮食安全保障、乡村产业振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三大行动,打造固本强农、兴业富农的示范县;报告中说,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确保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立足13个乡镇各自区域地产品生产优势,布局农业产业优势区,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
四要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系统环境三大环境,打造生活和美、生态优美的宜居县;报告中提出通过突出县城风貌和形态管理,编制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动园林优化升级,增加县城绿量,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争创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同时,通过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全面开展“四沟四渠”整治,完成“三乡一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力争2023年改造农村厕所2000户,创建省级“千村示范村”26个、百村提升村4个。报告中还提出,我县将坚决按时序进度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全面推行“三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机制,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同时积极落实“五控”要求,加快部分河流生态修复,积极开展第三个十年绿美工程,推进森林经营试点创建,培育优质高效的森林“碳库”,加快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全面恢复,切实提升我县生态系统环境。
五要筑牢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大体系,打造成果共享、社会共治的幸福县;报告中提出2023年将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一站四中心”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养老体系。同时,加快推动教育公平,全面推动全民健康,多种形式推动文体惠民,切实筑牢公共服务体系。
六要突出三个坚持,打造善为善治、有为有畏的模范政府。新的一年,报告中对政府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23年我县将坚持忠诚为政、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廉洁从政,持续推进人民满意的模范型政府建设,不断提升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时刻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报告中,王飞最后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凝心聚力书写全面建设新时代魅力东辽的精彩华章,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辽实践!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马田刚
编辑: 李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