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正成为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战场”,谁拥有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优势,谁就拥有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具体实践所形成的主导力。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自我表达,提高国际社会认同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已经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理直气壮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明确宣示我们的主张”。对我国而言,要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就必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的真正安全。换句话来讲,只有拥有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优势和主导权,建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才能确保意识形态的真正安全。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风险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主流话语和舆论环境总体是好的,正能量强劲,主旋律响亮,主基调鲜明,网民对主流话语的呼应与传播越来越积极,心态更加理性。但面对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我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风险。
主导力被削弱的风险。网络空间多元主体争夺话语权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力。网络应用大众化、网络表达匿名化、网络传播便捷性导致人人都有麦克风、不平则鸣的现象随处可见。传播门槛的不断降低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权力格局被打破,话语权力向社会大众转移,话语权从传统媒体向人人可拥有的网络自媒体转移,形成话语权力去中心化的结果。这种去中心化带来的话语权力转移和网络赋权带来的话语客体权力的过度张扬形成了多元主体争夺话语权的局面,减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地位。各种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争夺话语权,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来自国内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有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迹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力面临被削弱的风险。
影响力被削弱的风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和吸引力上。话语权的影响力被削弱首先表现为网络话语表达形成的负面舆论降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认同度。网络的便捷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特征,极大地激活了中国民众的话语表达欲望,民众关注的话题偏向司法类、执法类、食药类、环境权、教育权和消费维权等公共管理领域多方面的问题。民众的情绪化话语在“群体极化”效应影响下,会不断被传播、扩散,从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形成质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杂音、噪音,影响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认同,降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度。
凝聚力被削弱的风险。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就是要使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然而,增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凝聚力面临两大挑战。首先,网络空间信息失范和无序问题,影响主旋律的弘扬和正能量的传递。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特征容易导致信息传播的不真实和不准确等信息失范和无序问题,虚假信息和负面信息带来的负能量使正能量面临被消耗的风险,经由网络放大的负面舆论更会阻碍社会正面信息的传播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影响社会主旋律的弘扬。其次,境外敌对势力故意通过网络散布负能量,消解主流意识话语的凝聚力。境外敌对势力故意曲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文件,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这种抹黑主流意识形态的异质话语会打击主流话语强势,阻碍官方正能量的传递,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破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困境,防范和化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风险,应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增强网络思维,构建意识形态新媒体话语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因此,党和政府要建立自媒体平台,使自媒体平台成为主流话语的“放大器”。对于突发事件、热点事件和敏感话题,党和政府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对于刻意抹黑主流意识形态的异质话语要及时回击,澄清事实,占据话语传播的“制高点”。党和政府要关注热点事件的舆情走势,及时回应公众的信息需求以提升政府话语的公信力,主动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贴近民众生活的话语表达风格以提升政府话语的影响力。党和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利用一些网络团体和机构、知识分子和社会各行业优秀人物的影响力,引导他们以自身经验在网络空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净化网络环境,维持良好网络话语秩序。首先,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立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针对网络空间呈现的这些风险,全国应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依法治网,净化网络空间,以维持良好的网络话语秩序和舆论生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在网络空间彰显法治精神,依法治网。依法治网,净化网络空间,就要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立法,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和规范网络话语主体的行为,让网络话语主体的行为有法可依。依法治网,净化网络空间,就要强化执法力度,加大网络主体散布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虚假信息等行为失范的成本,加大对越轨行为的规训与惩罚,只有通过法律的威慑力才能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维持良好网络话语秩序。其次,研发和创新网络平台的监管和防范技术。革新网络防火墙技术,提高对网络空间中各种有害信息、虚假信息的监控、筛选和过滤能力;网络平台的运营商也要扮演好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加强对信息来源和传播内容的把关,以维护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培育网络理性,提升网络主体的媒介素养。理性的网民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和条件,因为理性的网民能够真正地信仰、拥护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首先,要做好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用网络道德教化与心灵净化,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内容,提升网络话语主体的道德素养。其次,要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增强网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盲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培养网民成熟、包容和平和的社会心态,少发表、不发表过激言论,积极传播主流价值和社会正能量;培养网民参与的能力,提升网民参与的水平,减少情绪上的泄愤,减少话语上的宣泄,使网络话语表达成为真正意义上表达意愿和诉求的一种行为。最后,提高网络主体的法律素养和责任意识,通过网民自律来维持良好的话语秩序。一方面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并把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增强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为自己的一切网络行为负责、为社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