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海洋命运共同体彰显“义在利先”

时间:2019-05-05 20:00:00 来源:学习强国

分享到: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应邀参加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庆典的各国海军代表团团长时指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联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全球性气候、贫困、非传统安全等问题使得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必然选择。

地球表面积的71%是海洋。海洋作为人类交往的重要载体和生活生产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面对海洋污染、海洋物种危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航行安全、海上救援等全球性问题和战略安全、利益分配复杂局面,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海洋开发与海洋治理的双重重任。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海洋领域分歧,才能保护这一永续造福人类的“蓝色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人类海洋合作交流与资源共治共享提供了“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纵观世界历史,围绕海洋展开的侵略扩张与和平交往并存。“海上霸权”思想曾大行其道,且至今余毒未清。近代以来,随着海洋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彰显,围绕海洋展开的殖民扩张与列强争霸从未停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主张和平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上和平稳定。抗倭英雄戚继光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明了保障国家海洋安全的决心。郑和下西洋中与各国平等友好交往、维护海上和平稳定的种种义举,至今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所铭记。

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的缅怀之意与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对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的深恶痛绝,反映了不同的海洋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义在利先、合作共赢”的海洋智慧。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对“一带一路”的深化拓展。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加强各国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分配体系,帮助那些在国际贸易体系中长期受到剥削、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国家更多地从全球利益分配中获益。

伴随“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中国将深化与世界各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码头港口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海洋产业发展、海上货物运输等方面的援助。

同时,在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上安全保障等多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对话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推动海洋资源有序开发。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苏悦明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