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数字出版高端论坛,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举行。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数字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基地的代表聚集一堂,共议数字出版和出版业融合发展大计。
本届论坛以“聚能融合,聚力创新”为主题,充分反映了出版业发展新趋势,彰显了新时代对数字出版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七年,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的时期。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表示,要把握融合发展新要求,展现数字出版新作为。郭义强说,当前我国出版融合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从“相加”到真正完全“相融”还有不小距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出版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充分认识在我国出版业由大变强、由并跑到领跑的进程中数字出版承担的重要责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切实增强做好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坚定性,做到坚持以正确导向引领数字出版;坚持以内容优势打造发展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融合效能;坚持以一体化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倡导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媒体融合理念深入人心,数字出版产业在科技创新与应用支撑下面临全面发展大时机。”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楚宏认为,迈步新时代,创新活跃、带动力强、渗透性广的数字出版产业,将成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他说,论坛主题,把握发展前沿、紧扣时代脉搏,相信能探索出更多元的发展模式,为深圳乃至全国新闻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露以《上海张江 活力四射》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数字融合使得出版内容一次制作,多平台发布成为可能,并推动各个产业创新。他认为,数字化时代到来为小批量、个性化内容生产平台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低成本满足小众需求成为可能。“工业时代按照统一的标准与规格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大众产品之间的竞争将逐步让位于差别化竞争、错位竞争和个性化竞争。”在韩露看来,数字化发展方向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三个特点:第一,形成生态入口,基于平台打造多主体互利共赢的生态圈。第二,产业关联度高,数字出版平台不仅联系园区企业,而且影响到国内外广泛合作者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第三,广泛传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这些平台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而且走出国门,讲好中国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韩露认为,传统出版产业链分工明确,出版社是产业链的核心,由出版社组织产业资源,从作者到印刷发行,到读者,相对来讲是一个线性的链条,数字出版时代,平台成为新的驱动力,它的特征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出版产业的参与者无论是出版社、个人、内容运营还是终端制造,只要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平台入口,就会围绕用户的需求,重组原本线性的产业链,与优秀的出版社合作,与优秀的内容制作企业合作,共同服务于广大的阅读者的需求。
中芬智谷(武汉)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阳则和大家分享了“数字出版产业生态建设之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微观生态创意营建设成果”。他认为,目前数字出版产业主要呈现三种形态:数字化,数据化、场景化。“数字化是将已经出版了图书、音频、视频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形成数字内容;数据化是数字化的内容形成数据库数据,相关从业者根据需求,将数据进行重组、编排再造,并且提供服务;场景化是以场景化服务为中心,根据未来场景化的服务需求,或者科技化智能化的平台技术发展的需求,打造新的内容、新的服务方式或者环境,这三种形态是共生、共存、互融、互相促进的关系。
围绕《创新发展数字文化 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这一主题,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认为,未来优质的内容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新引擎,联合社会各界培养优秀行业的人才是这个行业发展重要动力。他表示,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接近上限,人口红利消失,数字版权业务市场规模的下降等因素所导致行业发生的变化,要求数字文化企业转变粗旷式的发展模式,坚持精品导向,发扬工匠精神,创新创造出更多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数字文化产品,用优质的内容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北京太合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鑫则重点探讨了“数字版权分发新模式”。他认为,音乐是文化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方式,音乐可以打动人心,可以丰富感情生活的一部分,从音乐生产到传播,在商业价值分配上,他希望音乐行业能够像游戏行业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同时他也希望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数字音乐版权管理及分发体系。
成都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宇在“数字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融合发展“的演讲中表示,基于对数字出版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认知,结合公司多年来在传统模式支撑下的经验和教训,他认为,转型是转变根本的发展理念、思维方式、产业模式、管理机制,融合是要实现传统音箱电子出版业态和新技术应用的融合,传统版权内容和生产团队、互联网、5G新技术的融合,现有音像产业平台和市场化产业资本的融合。他说,过去三年,我们建设完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府TV全媒体生态系统,就是“一中心、三平台”,中心是我们的核心资质、人才团队、运营管理模式为核心,三个平台包括天府TV、全媒体、集成分发平台。今年全面转型之后的成都音像正以开放、共享、创新融合的姿态站在新出版、新视听的起点。
完美世界首席执行官萧泓以“融动创新——搭建数字创意产业立体架构”为主题,分享了公司及行业从平面向立体化结构发展的过程。他表示,站在一个比较大的角度看待这个行业,总觉得这个行业过去几年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不管是技术上还是全球化的发展上,其实是在从一个平面向一个立体的结构发展。从本质来说,这是一个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行业。它的融合产生经济形态,必然是随着技术、内容发展而快速变化。他说,以前是把一个知名IP买回来做游戏、拍电影、拍电视,现在发现从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一个网络平台发挥到极致。产业要素,重新优化组合并且呈现一种网络式分布的发展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的变化也让人们看到了明显的不同。其中,从人才角度来讲,以前只是为自己培养人,现在可以发现为立体各个行业培养更多人才。这些人才又进入到各个行业,进入到技术孵化的循环里面。从产业来看,基于分布式规模化协同产业分工。从渠道角度讲,数字创意产业的产品推广,平台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他坦言,面向未来,他们更希望做更多的资源组合,包括他们多年在海外的耕耘,“我们的内容可以用全球最佳的资源和技术来做。”他表示,希望文创产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各界同仁的努力下能够走得更远,能够走得更加立体,走得更加全球化,使这个行业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先优势。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许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