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郴州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文反映:6月18日,自己带1岁7个月的宝宝去桂阳疾控接种甲肝疫苗的过程中,却被工作人员推荐接种了一种声称“新出的支气管疫苗”。给孩子打完针后,一看发票的名字,家长发现注射根本不是疫苗,而是“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
“太气愤了,我不需要疫苗之外的免疫制剂。防疫站还强调说这就是新出的疫苗,可疫苗本上都查不到,这防疫站还带推销的,我也是无话可说”。
6月18日下午,健康时报记者联系到这名微博网友,对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原本咨询给孩子接种肺炎疫苗,预防支气管炎,当时接种人多,因为没有适合我宝宝年龄阶段的肺炎疫苗,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增强免疫力的制剂,可以预防支气管炎,于是注射了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
在微博上发文后,该网友表示有县防疫站相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她,回复说他们会开会严肃对待此事。
一些专家认为,作为一家疾控中心,向家长推荐主动注射并非疫苗的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非常不妥。
支气管炎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百日咳疫苗等都能通过对病原的预防,达到部分预防支气管炎的目的。但向家长推荐“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特别是在未向家长充分说明清楚、沟通无误后,推销注射“支气管疫苗”是明显的错误。
“预防支气管炎,主要是通过增强免疫力、少接触感染源。打着支气管炎疫苗旗号去宣传,肯定是不科学的。”一位三甲医院的药剂师接受采访时表示。
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现批号为“国药准字S43020004”的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是批准的生物制品。根据药品说明书的描述,脂多糖是一种非特异免疫制剂,具有增强机体对多种细菌和病毒的非特异免疫力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人胎盘脂多糖和核酸。
疫苗专家陶黎纳表示,人体免疫力有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一种是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免疫,也叫天然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人体与外来微生物的接触后获得的,所以也叫后天免疫,对某种特定疾病有预防阻断作用,一般接种的疫苗都属于特异性免疫的疫苗,如狂犬疫苗。而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并不具备这种“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属于预防性生物制品。被当成预防性生物制剂,明显是不对的。
早在2013年9月6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28号《关于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平台的公告》,要求所有获其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均需在药品审评中心搭建的"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登记和公示信息。然而记者在 “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上检索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未查到任何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
健康时报记者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发现目前仅有一家企业在产,批准日期是2015年11月16日。而在被批准后的半个多月,也就是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2015年版《药典》,就将紫河车(人体胎盘在中药领域的学名)和以紫河车配方的中成药不列入收载品种目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思莱曾在个人认证的微博上明确指出,该制品的功能已经在业界被非议很久,6个月以上的孩子不建议接种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
“这就不应该出现在疾控中心的接种门诊里。”疫苗专家陶黎纳指出。“这种注射液所谓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并未经过科学验证,建议注销药品批准文号!”
6月21日,记者以患者身份致电桂阳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人胎盘脂多糖注射液还能打。在被问及是否对孩子身体好时,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可以增强孩子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现在来就可以打。
相关阅读:
设在疾控的接种单位今年将关停闭
“2019年内关停所有设立在疾控中心的接种单位”。这是近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的要求,并指出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用3~5年逐步为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配备1名公卫医师。
除此之外,要求全面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开展相应的专项整治活动。其中,“三查七对”落实情况是检查重点。另外,检查环节还增加了“一验证”环节,即在接受疫苗前请接种者或监护人验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有效期等。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许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