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来海南度假,在很多地方,甚至城市里,夜间都能“听取蛙声一片”。此情此景令人想起那首优美的古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古词描绘出一幅乡村夏夜迷人画面,触动了许多旅琼“候鸟”的乡愁情怀。
事实上,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强调,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此,有蛙声的乡村才放慢了消亡的脚步。往昔被看作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望去高楼一片”,慢慢也在恢复富有诗意文化的“听取蛙声一片”。
乡村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长期积累传承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发端于人类社会群体的生活需要,并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演变和升华,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代中国的城镇化浪潮,促使整个社会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变革。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如何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成为当代中国亟需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及时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可有效破解城镇化浪潮下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的难题,意义重大。
传统乡村文化具有凝聚、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在相当长时期内能稳定地延续,是民众的精神家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彼此间却有着共同且不可或缺的要素,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相较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需要注重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任何传统乡村文化传承的弱化,或是缺位,都将使乡村振兴战略变味走样!
乡村振兴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生命力,没有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我国的乡村振兴必将失去灵魂和个性。因此,在未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务必要总结教训,注重内涵及品质,充分发挥优秀乡村文化对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推动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必须遵循乡村内在发展规律,传承好传统乡村文化。而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建设者,更应根据不同乡村的历史文化特点和自然风貌特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富有品牌性的乡村文化产品,保留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呵护弥足珍贵的“乡愁”,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的发展历史,本身就是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历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及时有效地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促其焕发新的生机,并由此产生质的飞跃,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无疑应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许多古老文明,有的消亡了,有的衰落了,有的融进了其他文明。中华文明却从未间断,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个中奥秘就在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面对当今起点很高的乡村振兴战略,守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自然也必须秉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灵魂根基,开创乡村振兴之后的千秋新局!
我们坚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我们不仅有现代化的“望去高楼一片”,更有纯天然的“听取蛙声一片”!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苏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