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决心、坚韧的毅力、顽强的作风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带领全国人民打响了一场以精准扶贫为总方略的脱贫攻坚战。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巨大成就。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需深刻理解和把握作为攻坚战总方略的精准扶贫理论创新和价值贡献所在。
彰显伟大的思想创新、生动的实践创新、深刻的制度创新
从创新角度来说,精准扶贫理论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彰显党的宗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的思想创新、生动的实践创新、深刻的制度创新。
精准扶贫在战略上更加突出以户以人为中心,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一种精准精神,即以精准的思想、精准的态度,通过精准贯彻、精准执行、精准组织,精准实施精准精神。在方法手段措施上精准到人到户,靶向扶贫,个性化施策。在实施效果上提出精准可持续的系列方法体系。精准扶贫探索出一套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扶贫产业、个性化施策、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和统筹攻坚力量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经验,这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创新所在。
从思想上看,精准扶贫中的“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观、反贫困思想在中国、在新时代的重要发展。从政治上看,精准扶贫中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体现。从人类发展上看,精准扶贫中提出的消除贫困奔小康,实现美丽中国梦,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质,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径。从社会治理上看,精准扶贫中的“精准到人到户,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六个到村到户,十项行动和六大体系,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构建”等扶贫制度体系,是对现代贫困治理理论体系的一大重要贡献。从经济学上看,精准扶贫中的“社会参与、构建五位一体社会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完善了准公共品供给体系,是对现代准公共品供给理论的重要发展。从国际经验上看,精准扶贫中的“让贫困群体一个也不掉队,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和发展的红利,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的是国内版的命运共同体,这是反贫困中国经验形成的出发点,是打造全球现代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充分回答了时代之问,凸显厚重的现实和历史性价值贡献
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及其扶贫成就充分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形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世纪之战)、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集中力量办大事,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时代三问,其现实和历史性价值贡献包括十个方面。
一、精准扶贫的提出,其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为旨归的精准扶贫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马克思理论认为制度贫困和生产力贫困是贫困的主要原因,解决办法是制度扶贫和生产力扶贫。精准扶贫所倡导的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制度性创新,以及“五个一批”“四个切实”“五位一体式”生产力扶贫,就是从制度扶贫和生产力扶贫两方面创新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从扶贫视角,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
三、精准扶贫强调多维贫困理论与多元扶贫实践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两不愁三保障”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吃穿与基本社会尊严的统一;狭义生产力要素与广义生产力要素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生产力要素五位一体的统一;外在帮扶与内生动力的辩证关系,体现内因与外因的统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扶贫领域的有机统一。
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内涵。精准扶贫就是要用精准这个“矢”,来射扶贫攻坚这个“的”。以精准思想、精准态度,心无旁骛,责无旁贷,精准贯彻、精准执行、精准组织、精准实施精准扶贫的精准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
五、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精准扶贫,从根本上就是要解决好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再现。
六、精准扶贫强调以人为本,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世纪之战,从扶贫视角,充分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
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精准扶贫强调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强调全国上下一盘棋,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强调先富帮后富,从扶贫视角,充分回答了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
八、现代公平正义理论中最大的公平正义就是吃穿、住房、教育、医保,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尊严的公平享有;而现代人权理论中最为根本的两项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而这正是精准扶贫中“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所要求的,是对公平正义理论、人权理论最接地气的发展和贡献。
九、精准扶贫强调以精准为核心要义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五级书记一起抓、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党建扶贫等全员式扶贫,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形成政府主导、贫困对象(主体)参与、市场机制等全员式参与模式。这是对反贫困理论最接地气的发展和贡献。
十、公平与效率始终是经济学关注的一个跷跷板问题,而精准扶贫强调扶贫、扶智、扶志、扶制的有机统一,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激发自身内在动力的有机统一,是公平与效率理论最接地气的发展和贡献。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苏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