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培育发展新动能

时间:2019-08-14 11:00:00 来源:学习强国

分享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互联网+”、智能制造、促进大数据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和举措,提出明确要求。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补齐数字科技短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态势日益深入。

一是数字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34.8%,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6.4万亿元,信息消费、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数字贸易等需求活力不断释放。

二是数字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量子通信、5G等领域,以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方面,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实现了数字技术与应用从跟跑向并跑和部分领跑迈进的新格局,涌现出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领军企业。

三是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基本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相继出台了信息化发展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专项行动,启动数字经济重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供给能力、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国内外开放合作日益扩大。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高端对话、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数字经济战略合作与业务布局日益广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数字经济协同联动、优势互补日益加深。

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当前,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实现不同方式的创新,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动能正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催生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效率提升,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同时随着数据的开放共享,不同创新主体间有望打破“数据孤岛”,盘活沉积的海量“数据资产”,从而挖掘并创造新的价值。尤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以数据、算法为基础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和物理设施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必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无人驾驶、城市大脑、智能家居、精准医疗等应用场景已成为技术与产品从实验室走向成熟商业应用的关键一环。

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受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数字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基础软件、芯片、高端装备、材料仍是严重短板。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不足,操作系统、工业软件尚未实现自主可控。我国数字人才87.5%集中在产品研发领域,大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等深度分析人才缺口较大。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不力,超算中心、互联网新型交换中心、大科学装置、测试试验平台等相对缺乏,对数字经济新发展的支撑不强。科学布局全国创新资源、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并聚焦主攻方向、统筹形成合力来协同创新突破有待加强。

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改革体制机制,保障资源要素,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努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强国。

全国统筹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布局,协同发展,彰显特色。统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发挥特色、增强优势,形成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新高地。统筹创新载体、人才等要素,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培育引进全球领军型创新团队,形成全球领先的研发实力。统筹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核心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新型贸易中心和新兴金融中心建设、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生态建设、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全面扎实推进,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全球性大会的特色主题,加强科技、产业与资本合作,打造高地,增强辐射能力。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充分发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一组织实施攻关。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全面梳理网络信息、高端设备与工艺、新材料等数字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科技攻关清单。由龙头企业和科研大平台分别牵头,统筹全国相关领域有创新突破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平台的创新资源,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坚持长短结合,加快补齐近期短板,着眼长远培育基础研究能力。设立国家重点研发攻关专项,国家、省、市、县和企业共同支持,形成合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科研攻关体制。

打造国家数字科创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统筹企业、高校、研发机构、用户、资本、人才、政府、中介、环境、基础设施等创新支撑要素,构建各方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一批具有世界顶级硬件条件,能够吸引全世界科学家来华开展研究工作的大科学装置。构建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开源平台体系,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组织共性技术创新。引育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建立立体式人才培育体系,改善人才培养结构。

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生态。突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扩大新产品应用。支持整机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组织材料、零件、部件、配套、整机等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强化基础,鼓励龙头企业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PC、手机、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操作系统,加快安全可控系统软硬件生态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制度供给竞争力。推动数字经济地方立法,加快清理修订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着力消除阻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强化安全保障,充分考虑国家数据安全与数字主权等问题。构建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企业、行业协会及公众共同参与的多方治理机制,建立政府、平台、用户互动的治理模式。

保障相关资源要素。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开放共享,政府与企业合力促进大数据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金融、能耗、排放、财政等资源要素要优先保障,对比较优势突出的地区要给予适当倾斜。扩大用地占补平衡的跨省统筹力度,探索用能权、排放权等的跨省统筹办法,突破现行管理体制。根据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部署互联网新型交换中心和扩容国际出口通道、骨干直联点等信息基础设施,突破网络瓶颈制约。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苏悦明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