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将目光投向基于无线网络的汽车智能系统的开发。图为在第18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方工作人员(左)在显示屏前向参观者讲解一套汽车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工作原理。新华社发
孩子们在上海科技馆做化学小实验,体验化学世界的神奇。新华社发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之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以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再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对于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转换具有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论述具有严谨统一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是一个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再到伟大民族精神的系统性理论拓展,是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新抓手。
1.创新是“形势所迫”,是应对百年变局的必由之路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和第四次技术革命交汇期,这个阶段创新竞争异常激烈,各个国家普遍都将创新作为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首,精辟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问题,关键是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走创新之路。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所有的创新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科技创新和人才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作用,强调要充分利用改革和开放这两个利器推进国家自主创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形成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重点要在吸引、培养、用好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只有全方位的改革才能焕发制度的活力,推进自主创新的自觉深入,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当前世界正进入以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时代,自主创新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更深层次的开放才能谋划更高起点的自主创新。
2.创业是“大势所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如果说科技创新解决经济新常态的动力问题,那么创业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活力问题,创业是将科技与资本、设备、人才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它实质上是对科技创新的综合应用和产业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推动以制造业创新为主走向制造业与服务业齐头并进,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发展潜能。全社会的创业活动将聚合新的市场主体,激活新的消费潜力,形成新的商业模式,由此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将逐步成为市场活力的新的重要源泉,带动中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创业的主体是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必须充分肯定我国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资本来源多样化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是创业活动的主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动需要充分保护企业家精神。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于增强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创造是“时代必然”,是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的重大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激发全民族的劳动创造精神。如果说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力,那么创造则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创造”意味着“中国制造”从劳动生产向价值创造、从加工制造向价值链攀升的全面转型,是一场面向国际产业竞争的自觉“品质革命”。伴随中国在全球竞争中主导产业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式创新以及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中国创造正逐步成为全球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企业参与到全球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国创造在全球创新版图的贡献度也将日益凸显。
“中国创造”更是指全体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讴歌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指出“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创造精神缘起于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和文化内蕴,也是中国梦实践中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自我升华。“创造”意味着开创、突破和超越的勇气,意味着事业从无到有、革旧鼎新的实践探索。“创造”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新时代倡导创造精神就要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营造“尊重首创精神,保护创造成果”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新动能。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以“创造”之精神推动新时代“创造”之伟业,让“创新创业创造”汇聚成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力。
4.“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是有机的思想整体
从科技创新这个逻辑起点到以技术为导向进行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创业,再到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创造精神,“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在行为主体、精神动力和作用机制上构成一个逻辑严谨、逐步提升的思想体系。
在行为主体上,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全社会所有科技参与者;创业的主体是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他们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创造的主体是全体中华儿女,既包涵广大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大国工匠、民营企业家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更涵盖千千万万的有创造想法的普通老百姓,这些“创新创业创造”群体组成了新时代最耀眼的时代新人。
在精神动力上,创新需要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的榜样力量引领全社会创新智慧的充分迸发和创造力量的不断涌动;创业需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冒险、创新、永不满足、服务社会的精神是创业的内在动力;创造既需要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求变精神,也需要激活和保护企业家的创业创造精神,更需要发扬普通民众的劳动和工匠精神。创新侧重思维,创业重在实践,创造强调精神。创新创业是创造的归属和实践,创造是创新创业的灵魂和动力,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新时代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的思想实质。
在作用领域上,创新主要聚焦科学技术领域,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抓手进而推动制度、文化、观念等领域的创新;创业主要聚焦经济发展领域,强调要适应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从而推动经济切实转型增效;创造不仅是指经济领域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端制造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更是指社会领域新时代所需要的新面貌和新作为,因而适用于绝大多数领域。“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从生产力、经济基础再到社会系统的理论逻辑上升过程。创新是推动生产力的最活跃、最原始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最终将推动社会进步。创业是由创新所牵引的,主要作用于经济基础。创造发端于生产力领域中的高附加值创新创业劳动,作用于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所有要素的崭新整合。创造也是个体求新求变思维的开端,所有个体的创造精神更是指涉民族精神重塑、社会发展理念更迭等上层建筑,因此它是涵盖各个层面、内涵最为广泛的一种活动。创新驱动发展、创业激活经济、创造提升价值并塑造新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论述是有机的思想整体,必须深刻把握其丰富的时代内涵,汇聚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动力,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