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比艺竞技 戏聚齐鲁展新颜

时间:2024-12-18 13:42:30 来源:e东辽

分享到:

比艺竞技 戏聚齐鲁展新颜

第十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比赛现场 朱 刚 摄

  吕剧《苦菜花》、茂腔《西京》、扽腔《火判》……近日,第十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举办,通过器乐专场、肘鼓子腔专场及梆子声腔、弦索声腔专场等5个专场比赛,展示了齐鲁戏剧的独特魅力及从业人员的风采。

  山东戏剧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近年来,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各级各类文艺院团主动担当,通过“以赛带练”、名家传戏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发挥了剧种特色,推出一批优秀剧目,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姑娘腔”为主调形成的戏曲声腔,涵盖剧种有柳琴戏、茂腔、柳腔、扽腔、五音戏等。“扽腔是肘鼓子腔的北路,剧种在剧目及演唱方法上与其他肘鼓子腔剧种有许多共性,也在传播中形成了一些新特点。”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员孙娟娟介绍。比赛中,她以扽腔《窦娥冤》选段展现了窦娥的冤屈与抗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孙娟娟说,近几年,博兴县吕剧扽腔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整理恢复《清风亭》《拾玉镯》等多部扽腔传统戏,还创作排演《罚镇长》《黎明前夜》等新编小戏,多次参加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山东文化艺术节等演出活动。“作为演员,我有幸能在多个剧目中演出历练,这些经历让我十分受益。”她说。

  除让演员自身有所收获外,一系列比赛、展演的举办还带动了戏曲院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戏剧生态环境。渔鼓戏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发展而成的齐鲁地方戏曲剧种。近几年,通过“以演带训”“以赛带练”及“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滨州市沾化区渔鼓戏剧团挖掘老传统、推出新作品,培育了一支“四梁八柱”齐全的演员队伍,让小剧种不断登上大舞台。团长王春贞介绍,该团近年相继创排《村里有个烂筐子》《老邪上任》等小戏,摘取“群星奖”等多个奖项,打造了红色题材大戏《煮海》,以“80后”为主创团队创作小剧场戏曲《今夕何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影响。“在丰富剧目类型及选题角度的同时,我们积极为演员创造演出机会,每年下基层演出200余场,同时通过扩充人员编制、打破论资排辈等,为青年人才成长排除后顾之忧。”王春贞说。

  比赛中,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新创作剧目《长生》成为多名演员的参赛剧目。“此次大赛,剧院推荐7名骨干演员参加,并在剧目选择上逐步破除‘老演老戏’的局面。”院长马光舜介绍,近几年,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挖掘当地聊斋文化特色,相继推出《云翠仙》《紫凤》《长生》等多部剧目,同时创排现实题材大戏《青山作证》等,锤炼了演出队伍,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此外,该院还打造“齐音天唱”云剧场,并在多个线上平台以微短剧等形式推广五音戏,更好地满足当代青年观众的审美需要。

  山东省戏剧家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本身也在不断规范发展,既按戏曲声腔分类设置专场赛事,涵盖山东所有地方戏剧种,又把京剧、器乐及歌剧、话剧、小品囊括其中,是对山东整体戏剧生态的一次全面检视。同时,大赛面向国有文艺院团、民营院团、艺术类院校等广泛组织动员,搭建戏剧从业人员交流平台,推动戏剧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器乐专场比赛中,京胡、竹笛、坠琴、三弦等主奏乐器亮相舞台。“我参赛的曲目《丰收》吸收了山东民歌元素创作而成。”竹笛演奏员李展介绍,他是济南大学的一名教师,希望通过此次参赛,在将来教学中更好地挖掘运用戏曲音乐元素,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对接相关单位需要,与山东省柳子剧团、济南市吕剧院围绕乐队演奏等开展团校合作,推动教学体系更加丰富、完备。”李展说。

  在山东,团校合作、以校育团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挥作用,让戏剧舞台星光璀璨。以山东梆子为例,依托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山东梆子专业学生力量,成立了山东梆子实验剧团,创作推出《闯幽州》《巾帼英魂》等剧目,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等公益演出活动,让古老剧种焕发新光彩,彰显蓬勃的青春力量。(本报记者 孙丛丛)



:光明网

初审:冯碧琪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