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品茗抚琴是俞峥闲暇时的个人喜好,那么在更多时候,漆画艺术资料、盛满色漆的碗碟以及成排的漆艺工作台,几乎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国漆坊”是俞峥的个人工作室。这里四处摆放着她的漆艺作品,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她旺盛的创造力。
俞峥,福建福州人,漆画艺术家。
“漆艺创作就像是在与漆交流,与漆对话。它不时展现出种种天然而意外的演变,让人深深着迷,无尽言说。”说起漆艺,俞峥眼中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与漆相伴40载,俞峥珍惜这一路的缘分,享受这一路的快乐与充实。
漆语(漆画)俞 峥作
大器(木胎漆器)俞 峥作
走上漆艺之路
中国漆器艺术历史悠久。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尝试割开漆树树皮,将流淌下来的汁液加工成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以美化器物。20世纪30年代左右,现代漆画逐渐走出传统漆器的范畴。自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漆画以独立画种的姿态进入了美术领域。
俞峥第一次接触漆是在6岁左右。“那时候,我的奶奶去世了。家里请人来给棺木上红漆,并描上金色的图案。”大红漆上的金色图案,是俞峥对于漆的最初印象。后来,她受到哥哥熏陶,开始喜欢画画,但并没有刻意去学。直到高中,俞峥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画画进步神速,通过不到半年时间的专业学习,就考入了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现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福州漆画,全国闻名。1984年入校后,俞峥凭着专业和文化考试的好成绩,被分到装饰绘画专业学习漆画。自此,她便与漆艺结下不解之缘。
上学期间,她常常和同学一起趴在校办工厂的窗户上,偷偷看漆艺师傅制作漆板、工具,感觉既神奇又精妙。她还曾因为做大漆引起皮肤过敏,脸肿得鼓鼓囊囊。“漆画很有意思,它不仅是平面创作,还可以加入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在实践中,许多意外让我惊喜,许多新的工艺技法从中产生。渐渐地,我感觉仿佛在跟漆‘嬉戏’,辛苦并快乐着。”俞峥说。
毕业后,俞峥被分配到一家国有工厂,1991年辞职进入一家生产珠宝盒的企业。她说,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感觉离漆又近了一步。在工作中,俞峥凭着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发出漆艺音乐首饰盒,还学习了电脑动漫设计。但她心中一直放不下漆,常常去看画展,还在家里创作小漆画。谈起过往经历,俞峥心存感激:“这些都是积累的过程。”
2001年,一切水到渠成。凭借着自己的积累,俞峥福州“国漆坊”在这一年落成。尽管当时漆艺逐渐没落,俞峥还是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心爱的漆艺事业。
阡陌(漆画)俞 峥作
与漆朝夕相处
不同于化学漆,俞峥使用的是天然漆进行创作,即大漆。大漆是漆树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干后加入矿物颜料,就成了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焕发出一种悦目的光泽。
业内人士公认,做漆画难,用大漆作画更难。“做大漆,近乎一种禅修。做漆需要不断打磨,一遍又一遍,需要专注和心静。”俞峥说。
2008年,俞峥开始创作大型漆画《老福州》。为此,她找来100多年前的福州老照片,还走街串巷,拍摄诸如白塔、乌塔、马头墙等福州老建筑的细部结构,并请教文物专家。开始创作后,“光稿子就反反复复画了1年多”,俞峥还尝试制作了2张尺幅较小的漆画,目的是对古建筑结构做到心里有数。
画完初稿后,俞峥开始上漆、贴蛋壳。为了让画中的墙面有自然的沧桑感,俞峥大胆运用堆灰磨显技法,将长期的浮雕泥塑制作经验运用在漆画上,使得每一座古建筑看起来古朴厚重,并在黑白灰的整体布局上层次鲜明,有很强的空间纵深感。
镶嵌、撒粉、堆灰、刷漆、打磨、再刷漆……最后,用花生油、细瓦灰、精面粉推光,历时3年,漆画《老福州》终于完成。2010年,这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国漆坊”陈列的众多漆艺作品中,大型脱胎漆器《汉魂》系列历时10余年的打磨与髹饰才得以完成。这与其说是漆艺创作的长跑,毋宁说是俞峥对于大漆工艺表现极限和艺无止境精神的不懈追求。这组作品以汉服为形,历经泥塑、脱胎、堆塑、描绘、研磨等几百道工序,艺术地再现了汉服的庄重古朴、典雅华美。
“漆非常磨人,做漆要耐得住‘磨’才行。”俞峥说,漆艺是纯手工制作,工艺难度大,极费工时,从构思、着手创作到完成,短则半年、一年,长则几年,甚至十余年。
如今,俞峥依然在用“笨办法”做漆。她在打磨漆器时不戴手套,“很多人说不戴手套会过敏,但我认为只有边磨边摸,用手感知,才能知道漆面平整程度。”
工作室就是俞峥的住处。她每天早起工作,午休后泡茶抚琴,下午继续工作,生活规律而安静。在她看来,只有与漆朝夕相处,时刻实践、总结,才能与漆碰撞出火花。“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太累,其实我一点都不累。要是哪天没摸到漆,我才会心慌,才会觉得难受。”她说。
俞峥在创作中。(本文配图由俞峥提供)
传承有新意
中国漆画具有深沉古朴、瑰丽奇妙的艺术效果。俞峥的作品凸显了个体经验的当代表达,这源于她对传统的认识和对艺术的探索。
“她的作品充分发挥漆的材料语言,表现手法大胆而细腻,善于将浮雕的立体元素融于漆画。立体和平面的巧妙结合,使作品更加厚重,富有力度,因而更具视觉冲击力,这是传统漆艺的新发展。”中国现代漆艺的重要开拓者乔十光曾这样评价俞峥。
与漆结缘,漆也不负于她。多年钻研,俞峥收获了众多肯定。2007年,她的漆画作品《漆语》获得“第二届全国漆画展”之“中国美术提名奖”(金奖)。《漆语》用抽象的构成、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展开漆画现代性的构建,同时坚持以大漆为媒,并借助传统漆艺髹饰技法,突出了大漆语言的丰富性、表现性、包容性,体现了艺术家平衡“绘画性”和“工艺性”的探索。“漆的语言很丰富,漆料本身就会说话。”俞峥说,在这件作品中,她使用了大漆的红与黑块面组合,希望以漆本身特有的光泽、质感和多维表现技法,传达出漆温润、内敛的魅力。
与此类似的作品还有《阡陌》《漆忆心尘》《尘埃落定》等,抽象的形式,辅以俞峥擅长的浮雕堆塑手法,追求传统与现代意象的碰撞融合。
“漆画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它有玉的温润,有山的粗犷,可以有无限可能。”俞峥认为,她的作品是对传统技艺的延伸,“美是一种朦胧感,在说与不说之间。抽象性的作品是作者艺术思想与材料的交集、碰撞,也是观者与作品的视觉交流互动,作者‘造境’,观者‘入境’。我推崇‘点到即止’,让观者自己想象。”
大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被先民发现并利用。后来,漆器被大量运用在生活中,成为中国文明礼仪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把大漆传承下去,在器物载道的层面引领新中式的时尚潮流。”俞峥说。
静心,是俞峥一直追求的境界。在与漆相伴的静逸岁月中,俞峥且行且思,坚持用传统工艺做现代审美的作品,继续探索大漆的当代性。(赖 睿)
来源:光明网
初审:冯碧琪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