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在露脚踝 为什么你还冷得瑟瑟发抖
春天的倒春寒,夏天的空调房,冬天的寒潮……对于怕冷的人来说,生活处处是战场。明明天气回暖,眼看大家都换上了单薄的春装,冷得瑟瑟发抖的你恐怕要纳闷了:为什么我还觉得冷?
经常怕冷,也许意味着你的身体存在某些健康隐患。比如,以下病症,就很容易导致人怕冷畏寒。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甲减患者能量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容易畏寒。同时,患者还会出现乏力、手足肿胀、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变胖、便秘,女性则会出现月经紊乱、过多或不孕等症状。
周围动脉病
一般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供受阻,引起肢体缺血。多在60岁后发病,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典型症状是肢体运动后局部疼痛、紧束、麻木或无力,停止后即缓解。患者除肢体温度较低外,还会营养不良,皮肤薄、亮、苍白,毛发稀疏,趾甲增厚,严重时出现水肿、坏疽与溃疡等。
“感觉冷”不一定是真的寒冷,也许只是不良习惯惹的祸。
运动时肌肉收缩可产生更多热量,中低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的热量是安静时的3~5倍,而高强度运动时身体产生的热量则是安静时的10~20倍。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热量,缓解怕冷症状。
吸烟会对人体血液循环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即使抽一根烟,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明显下降。

紧身衣物易导致手脚等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手脚冰凉等症状。建议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很多人吃素后还控制主食的摄入,用果蔬代替,这样会导致人体热量不足,更怕冷。如果习惯吃素食,应适当增加主食比例。
爱吃寒凉食物,常吃冰激凌、喝冰水等会使身体阳气不足,导致怕冷。建议怕冷的人尽量少吃寒凉食物,也应少吃西瓜、绿豆、鸭血等凉性食物。
食物摄入人体后,一般的能量会转化为热能,用于保持体温和供人体散热。吃得太少,身体能量跟不上,会使人体气血亏欠,内脏营养不足,导致四肢寒凉。
缺乏保暖意识,穿着过少,会使人体代谢变缓,更容易失去热量。春季衣服过薄,会消耗体内热量,相较而言,女性身材娇小,产生热量的肌肉群更少,代谢率更低,因而更易丧失热量。当感觉冷时,可以及时增加衣物,减少身体通过皮肤传导、散发热量。
吃对食物
如牛肉、羊肉,烹调时加入辛温的葱、生姜、胡椒、咖喱等调味品,不要大量吃西瓜、黄瓜、梨、螃蟹等寒凉的食物。以下几种微量营养素参与能量代谢,如果缺少会降低人体的御寒能力:
维生素C: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寒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
B族维生素: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体内起到辅酶作用,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铁: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而缺氧则导致身体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寒冷。
选对运动
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多晒太阳
天气转凉,如果户外活动减少,可在阳台上晒晒背部,借助自然界阳气温通经脉。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虽然气温回升,但是偶尔冷空气会杀个回马枪。在这个时候,可以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阴雨天、空调房中,可在膝盖上盖一块小毯子来保暖。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许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