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朋友在大型客机驾驶体验舱中进行操作
一位观众进入到健康舱中享受短暂的“森林”般的睡眠
冬奥VR滑雪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一位老人正在操作养老小屋中的“爬楼神器”
一位专业观众与铺砖机器人制作团队的队员进行交流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2019北京科技周主场的一大亮点,是面向各年龄层观众的互动性、体验性项目非常丰富。现场运用油墨感应互动、信息图示、手绘漫画等多种技术,采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多种手段,让公众充分体验科技成果、科学魅力和科学精神。
看点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大批贴近民生的设计创意产品、科普展项和科技互动产品,让观众对“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尤其是“科普惠民篇”分三个区域,科普荟萃区主要展示优秀科普展品、作品、互动产品等,展现科教融合、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科普智力成果。户外体验区通过秀科学、秀咖啡、秀文创、秀魔方等好看好玩的形式,推广文化创意、手工制作、民间发明等百姓身边的创新创意成果,让观众充分体验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时尚生活方式。特色科普活动区则通过科学竞赛、表演、实验展演、科普话剧等特色活动,激发公众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坐进智能驾驶舱模拟开飞机
由中国商飞北京研究中心提供的“大型民机未来智能驾驶舱”就在科技周主场入口处不远,加上炫酷的外形,成为现场观众排队最长的展项之一。
内置三块19英寸的显示屏,比现有的型号增加了4英寸,体验者可以用触摸屏操作输入飞行计划,还有声控按钮——这些体验元素无疑对小朋友有巨大吸引力。北外附小五年级男生赵恒宇等了20分钟后,终于开心地坐进了“驾驶舱”内的主驾驶位。他前后左右地推动操纵杆,又摸摸各种仪表盘,还向工作人员问出了“客机驾驶什么时候能从自动驾驶向无人驾驶发展”这样专业的问题。
和他一起进“驾驶舱”的另一个小男孩不甘心当“副机长”,又重新排了一次队,终于当了一回“机长”。看到主驾驶的位置上方有一块不大的有机玻璃显示屏,他疑惑地发问:“叔叔这是什么?”工作人员解释道,这叫“抬头显示”,可以显示主要仪表上的信息,帮助增强机长在控制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的安全性。“到明年我们国家所有民用客机都要安装这个东西。”
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来体验的小朋友常常能问出令他惊讶的、比较专业的问题,“现在的孩子真是见识多!”他感叹道。
健康舱进行氧气森林般“睡眠”
“帅哥,舱内的压力已经稳定了,你可以闭眼睡会儿。”本届科技周上不仅有动感的体验项目,还可以进入一个健康舱来一场氧气森林般的“睡眠”体验。戴着耳麦进入健康舱体验的巴先生,进去没多一会儿就睡着了,睡了近一个小时才出舱。
一旁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健康舱”的原理其实是利用高压氧原理,模拟森林中的大气环境,让人体有“沐浴”在氧气中的感觉,“借用舱内压力使弥散距离加长,从而调节人体代谢功能,对血压、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辅助效果,也能改善疲惫、失眠、头痛等亚健康状态。”
出舱的巴先生描述:“刚进去的时候,耳膜因为压力大有点不舒服,过了一会儿就没事了,后面很快就睡着了。特别地解乏,出来后有种力气更足了的感觉。”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巴先生进舱睡觉时,舱边上的一个“舱内环境数据监测仪”显示:压力11kpa、氧浓度21%、温度24.5摄氏度、湿度31.9%、放风阀状态为打开。舱内的仪器表上还显示了PM2.5的浓度,由个位数逐渐下降为0。调节健身舱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健康舱的操作非常简易,老年人在家可自行调节完进舱休息。
老人争相体验“爬楼神器”
刷卡,站上踏板,扶好楼梯扶手,再按下按钮,代步器就带着老人自动滑上了楼梯。在“安道利佳楼道智能代步器”展台前,数十位老人正在挨个体验这款“爬楼神器”。体验过的老人都在感慨:“要是我家楼道里能安一套就好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种代步器是专门为没有电梯的老楼研发的一种智能科技产品。
据介绍,这种“爬楼神器”可以安装在楼梯扶手或墙壁一侧,采用分段接力式运行,每层安装2部代步器,用户在一层刷卡后,代步器就开始运行,层层接力,将用户安全运送到家。“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而且动作不灵敏,我们这产品的运行速度只有每秒0.15米至0.2米,保证平稳,而且考虑到许多老人起坐困难,所以采用了这种站立模式。”工作人员介绍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一台代步器的安装费用是2.7万元左右,每层需要安装2台,由于不涉及水电气等线路改造和土建,所以安装速度很快,运营起来每年大约需要电费五六百元。目前这种“爬楼神器”已经在北京安装了近500部。
裸眼闯关冬奥VR滑雪游戏
“叔叔,这是要什么时候蹲下来呀?”宏庙小学的一名女生刚体验完一项冬奥VR“滑雪”项目后,因为屏幕上显示闯关失败,着急地问一旁的工作人员。还没等工作人员仔细讲解完,另一名小学生已经站在指定位置上,迫不及待地开始新一轮“滑雪”闯关,跟着屏幕上的滑雪道摆动身体,左偏、右偏、上跳、下降……
有意思的是,虽然是VR滑雪游戏,但是孩子们身上并没有VR眼镜,也没有任何的装备。据开发这款游戏体验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款游戏的创新点在于利用一部3D摄像头进行人体骨架信息的采集,从而实现体感的交互,并不需要任何设备来作为传感器,实现人机交互。“我们是主动做算法的,核心技术有3D骨架算法,就是基于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场景中所有人物进行提取并对其肢体关节点进行识别和跟踪。”他介绍说,不仅仅只是滑雪项目,基于这一算法实现的体感交互还能开发很多款游戏,包括乒乓球、游泳等项目。
检测视网膜识别多种慢性病
在科技周“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评估产品”的展台前,等待体验的参观者们已经排起长队。“这种操作太方便了,好多种病都能从眼睛里看出来。”排队的观众说。
给视网膜拍照后两分钟就能获得检测结果——这款神奇的产品是在大量专家标注的眼底数据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设计特定的深度神经网络结构,最终实现在眼底图像中识别多种眼底病变和疾病。只需要操作人员对用户进行视网膜影像拍摄,视网膜影像会自动上传到云端,算法在云端自动分析视网膜影像给出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结果会实时发送到用户的手机端。
据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产品已经与数百家国内医院、体检机构合作,实现了通过读取视网膜影像完成健康风险评估,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常见致盲疾病的视网膜表征,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诱发的视网膜异常表现。
“你看这反馈回来的信息不仅提到了我眼睛存在的问题,还有健康小贴士、护眼小贴士,还有复查建议和健康指导等等内容。看了之后以后怎么保养眼睛,怎么继续治疗都一目了然,特别清楚。”刚刚体验完的曹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
趣点
大学生秀创意 老“手艺人”现场提“意见”
“机器人在铺瓷砖的时候,地面不平怎么办?另外,是不是在瓷砖上再增加一层黏合剂,瓷砖就不会翘起”……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建筑大学“移动智能瓷砖铺贴机器人”的展位前看到,不少参观者正在围观一款瓷砖铺贴机器人用机械手臂一块一块整齐地将白色地砖铺在地面上。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移动智能瓷砖铺贴机器人” 是由北京建筑大学精密工程研究中心建筑机器人实验室研制而成的,主要通过设置机器人参数,实现初始化,然后再通过扫描基准,获取已铺贴瓷砖坐标位置,随后机器人的机械手臂抓取瓷砖并计算坐标值。
正在展示时,一位从事建筑业超过30年的雷先生在人群中向正在操作机器人的机电工程专业研一学生王庆生同学提出了“如果地面不平,机器人该如何操作”的问题,“我们还有一款自动刷浆机器人,它可以在刷浆的过程中实现自动找平”,王庆生同学对于雷先生的提问表示,未来团队将会将自动刷浆机器人和现在呈现的瓷砖铺贴机器人装在一起,实现“找平”和“铺砖”同时完成。但对于雷先生提出的,不在瓷砖与地面接触面添加黏合剂会导致地砖翘起的问题,王庆生表示自己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缺少一些实践,未来会不断改进这个机器人。
评点
有互动有体验 科普更有吸引力
培根不仅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还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更取决于它是否能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科普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对科普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客户端、触摸屏的时代,互动性、体验性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如今,仅仅用灌输的传统方式,让青少年被动地接受科普学习和活动,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了,形式呆板、缺乏新意的科普会让他们失去兴趣。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擅长吸收新鲜事物的特点,科普项目如果采用互动性的科技知识传播方式,就会增强对青少年科普服务的能力,也提升对青少年人群的科技知识传播效果。这一点在本届科技周主场的数百个展项中非常明显:凡是有互动性、体验性的项目,都能吸引很多小朋友观众。
东辽融媒发布
编辑:许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