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韩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和美乡村中绽放
时间:2025-01-22 14:03:20
来源:e东辽
辽源有个村子远近闻名,过去是因为贫困,现在是因为变成了“首富村”。令人惊讶的“蝶变”背后,绕不开一位“外来媳妇”,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党的二十大代表韩丽。韩丽现任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媳妇”成长为朝阳村当家人,她带领村民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搞种植、搞养殖、办工厂,发展电商、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从过去不足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3.96万元,村集体收入从负债200万元到现在盈利8000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相融互促的“朝阳路径”。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塑形,更要铸魂。”韩丽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实现各族群众精神丰盈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民族精神。2016年至2020年,在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下,朝阳村建设了4栋民族特色楼,打造了各类展馆、红色党建主题公园等宣传教育阵地。2022年,韩丽带领村子建成了全省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打造了以“四馆一站一场一廊”(主题教育馆、党史馆、民俗馆、图书馆、文明实践站、民族文化广场、民族文化宣传长廊)为依托的教育实践基地。如今,这里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教育的大学校,有力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2004年刚上任,韩丽就用一个月时间把全村走访了一遍,记录群众诉求。了解到很多村民有出国务工意愿,但缺少资金和渠道,她便主动帮助村民申请贷款、跑手续,帮助村民实现劳动力输出。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就能增收5000余万元。“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韩丽深知,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让村民认准“主心骨”,拧成“一股绳”。她创新提出“分散”课堂、“帮教”课堂等党建新形式,逐渐组织培养起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深受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党员队伍,定期到各族村民家中聊家常,做到“户户走到、事事说清、人人见面”,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耐心细心抓好民族团结。村民李东初老人因病住院生活不能自理,韩丽主动带领一名党员去医院陪护,精心照顾直至老人离世。“韩书记,您就是咱村留守老人的女儿啊!”村民们感动地说。办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为老百姓办好事。为了让村里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韩丽跑手续、拉资金,建成了有50余张床位的邻里互助大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在她的努力下,朝阳村“乐龄之家”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工程”示范基地。“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韩丽上任之初,为改变村集体经济负债局面,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以水田立体综合种养为主,通过稻田养殖小龙虾、螃蟹,同时发展畜牧业和乌鸡等特色养殖项目,极大增加了村民收入,朝阳村由“特困村”逐渐跃升为“小康村”。2017年,朝阳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集体富裕了,老百姓腰包也鼓了起来,韩丽开始琢磨起新的发展路径。她立足朝阳村资源优势,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强三产融合,开辟“红色文化、绿色美景、金色稻田、银色冰雪、夜色休闲”等“五色经济”发展路径。围绕“红色文化”,创立辽源市朝阳乡村实训发展有限公司,接待各类培训班800余期,总收入达到650万元。围绕“绿色美景”,流转土地3000余亩,实行稻田立体综合种养,建设绿色观光农业生态园、稻田观光园,开发豆油、乌鸡蛋等几十种系列农产品,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围绕“金色稻田”,连续10年举办农民丰收节,带领村民搞农村电子商务,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围绕“银色冰雪”,建设冰雪娱乐设施30余种,吸引大批游客玩冰戏雪,感受特有的乡村冰雪文化魅力。围绕“夜色休闲”,建设3.6万平方米夜市餐饮一条街,打造1260平方米民族文化体验区,改造朝鲜族民居民宿40余户,新建民族文化特色房屋10栋,“夏季夜游”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朝阳村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成为远近闻名的“首富村”。担任村书记以来,韩丽始终牢记对组织、对各族村民的承诺,把自己和这个500多户2000多人的小村庄紧紧连在一起,带动村民共同绘制“乡村美、民风好、村民富”的幸福美好画卷。
来源:彩练新闻
初审:冯碧琪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