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县举行“行走的医院”全科医生助诊包发放暨培训班开班仪式。
近年来,在农工党中央专委会的指导下,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扶贫与发展委员会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共同协调推进了“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这一精准帮扶工程。这个项目在辽源落地实施,是我市卫健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是打造辽源群众民心工程、健康工程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助推辽源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

“行走的医院”帮扶项目主要针对中西部地区实施的“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医疗卫生精准帮扶工程之一。小小助诊包内,浓缩了超声、心电、血液检查、尿液检验等30多项检查项目的智能化设备,可通过互联网云服务,打造远程专家门诊会诊系统,还可通过县人民医院的“健康180指挥中心”的调度,实现就近调配村医和家庭医生,打通群众就诊“最后一公里”目标。

“行走的医院”项目是党和国家保障基层医疗服务便民惠民、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提升了医疗可及性。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助力乡村振兴,要明确目标协调配合,高效推进项目运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保障项目服务效能。“行走的医院”项目承载着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的期盼。
活动最后,村医代表上台发言,并接受助诊包捐赠。

据了解“行走的医院”项目是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创新之举,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行走的医院”项目为基层医生配置全科医生助诊包,把相当于“二甲医院的检测设备”和“三甲医院的医生”送到群众面前,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百姓再也不用心疼花钱看不起病,怕麻烦宁愿硬挺也不愿看病,对于打通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这个项目带动下,我县将构建起“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县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的互联互通,打造出贯通县乡村、覆盖全区域、外联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平台,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构建、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张新桐 王震
初审:赵 丹
复审:王继莹
终审:苏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