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辽谭氏面塑,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具有造型与色彩之美,更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深受人们喜爱。

一块儿普通的面团,在指尖揉捏塑形,便能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民俗人物,甚至跃动着时代气息的现代主题作品。——这便是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辽谭氏面塑。老谭家的面塑技艺起源于清朝末年的山东,谭学军的曾祖父带着全家闯关东,来到现在的东辽县,并把山东的花馍技艺与东北的地方民俗相结合,制作面人、寿桃等出售,渐渐就形成了谭家独到的花馍技艺,到谭学军已经是谭氏面塑的第四代了。

谭学军自幼学习面塑技法,深谙“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古法口诀。谭氏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料,加入蜂蜜、盐等天然材料反复捶打,使面团质地细腻、久存不裂。谭氏面塑作品,题材多取自于东北民间传说、节庆习俗,如“关东十大怪”“年俗百态”等系列,色彩艳丽饱满,造型夸张生动,被誉为“立体的年画、无声的戏剧”。
秉承着健康环保理念的同时,为了保留传统的民俗韵味,谭氏面塑坚持使用植物染料上色,它不用胶粘,不发霉、不开裂、不变形、不退色,保留久远,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黑土地的文化记忆。如今,这门民间艺术也走到了高等教育的课堂上。

面对现代新兴文化产品的冲击,谭氏面塑并未固步自封。近年来,谭学军带领团队大胆创新,开发出微型面塑挂件、卡通生肖等文创产品,进驻旅游景区和电商平台。还将冬奥吉祥物和航天主题等时代元素融入创作,推出“冰雪奇缘”“星辰大海”等系列作品,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的关注。
“老手艺不能只活在博物馆里”。谭学军团队还开设了非遗工坊,免费培训留守妇女和残疾群体,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让有需要的人们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艺。

谭氏面塑是东辽的文化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近年来,东辽县将谭氏面塑作为文化振兴的重点项目,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基地、推动“非遗进校园”等举措,为传统技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未来,还将打造面塑主题文旅线路,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基地,为乡土文化振兴提供“东辽样本”。
从乡土民俗中走来,向时代浪潮中走去。东辽谭氏面塑的传承之路,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生动缩影——在坚守与创新中,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让文化根脉永续绵长。
记者:解存哲 刘畅 王震
初审:李 钐
复审:王继莹
终审:苏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