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小鉢盆里育新机 科技育苗提质效

时间:2025-04-26 08:00:00 来源:e东辽

分享到:

小鉢盆里育新机,科技育苗提质效。眼下正值春耕关键期,全县各地农户抢抓农时开展水稻育苗工作。在安石镇增产村,成片的水稻育苗大棚整齐排列,农户们穿梭其间,一派繁忙有序的备耕景象。

鉢盆育苗“小革新”,育秧质量大提升。与传统平盘育苗不同,鉢盆育苗采用单个独立钵体的育苗容器,每个钵体可精准控制播种量,避免种子扎堆生长。“鉢盆就像给秧苗定制了‘单间公寓’,根系在独立空间内生长不缠绕,移栽时不伤根,返青期能缩短2-3天。”农技人员一边演示装土、播种流程,一边介绍,鉢盆的透气透水设计还能有效减少苗期病害,培育出的秧苗茎秆粗壮、分蘖能力强,为后期增产奠定基础。

大棚管护“精细化”,智能调控助苗长。大棚内,温度计、湿度计悬挂在显眼位置,农户定时查看并记录数据。“白天棚温保持在40℃左右,湿度控制在70%以左右。”种植户刘师傅熟练地调整棚膜通风口,确保秧苗在适宜环境中生长。基地还引入自动喷灌系统,按钵盆土壤墒情精准补水,避免传统漫灌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此外,基质中添加的生物菌肥逐步释放养分,让秧苗“吃好喝好”,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培育目标。

集中育秧“规模化”,节本增效促振兴。今年,安石镇当地推广“合作社+农户”的鉢盆育苗集中管理模式,每盘播种2.2两种子,每亩需插苗35盘,每棚360平方米,预计每栋大棚可供应大田移栽面积60亩。农户预计比自己育苗节省30%成本。大棚负责人介绍,集中育苗不仅解决了散户育苗场地不足、技术不稳的难题,还通过统一选购优质稻种、统一防控病虫害,实现“育一棵壮苗,插一亩好秧,收一季稻谷”的良性循环。

据测算,安石镇鉢盆育苗每亩综合成本较传统模式减少50到60元,秧苗质量提升带动单产增长5%左右。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化钵体育苗大棚280多栋,配备智能化育苗设备250套,预计5月中旬可供应优质秧苗11亿株,满足全镇水稻种植需求。

从“靠天育苗”到“科技育苗”,安石镇正以小钵盆为“支点”,撬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随着气温回升,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科技培育的“金秧苗”即将移栽大田,为新一年的丰收埋下伏笔。下一步,我县将持续推动育苗技术与5G、大数据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育苗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让更多“科技苗”扎根田间地头,为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管继超

初审:王茂林

复审:王继莹

终审:苏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