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
时间:2025-05-10 06:00:00
来源:e东辽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它详实、完整地记录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①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②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
③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①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
②不会。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
健康教育项目及内容: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服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知识;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包括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服务以及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三大内容。
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哪些人可以享受预防接种服务?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①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②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③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项目及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健康问题处理。
①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
②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
③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①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
②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项目及内容: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
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孕早期健康管理、孕中期健康管理、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项目及内容:对辖区内65岁以上常住居民,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

每年对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
①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了解老年人基本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与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以及既往所患疾病、目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与治疗情况等。
②体格检查。
③辅助检查。
④健康指导。
凡是在社区住半年以上年龄满65岁的老年人,无论户籍和非户籍人口。
①一般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以及皮肤、浅表淋巴结与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检查,并对视力、听力和运动等进行粗侧判断。
②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以及心电图检测。
项目及内容: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检查发现、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
社区常住居民中,无论是户籍还是非户籍居民,年龄在35岁以上(包括3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
患者可以得到基层医生主动的、连续的服务。
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会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或降血糖药物,长期将血压或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给患者健康带来的危害。
在管理过程中,医生会及时发现其他健康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出现危急症状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医生会指导患者紧急转诊;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缓解因病情控制不理想而造成的经济压力。
项目及内容:对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评估(每年至少4次)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每年1次)。
是指精神活动严重受损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身行为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诊断明确并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都可以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医生会主动地与患者和家属联系,每年4次随访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患者病情有变化,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转诊服务;
在患者病情许可下,征得家属与患者本人同意,每年还可以进行1次健康检查;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项目及内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相关信息报告及处理。
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都应当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报告。
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项目及内容:对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提供筛查及推介转诊、第一次入户随访、督导服药和随访管理、结案评估。
①第一次入户随访,对患者/家庭开展环境评估和健康教育;
②督导服药,在医务人员或家庭成员面视下服药;
③随访管理,记录过程,安排转诊;
④分类干预,针对效果干预、调药或转诊;
⑤结案评估,评价疗效。
①很多肺结核患者由于没有接受及时、正式、有效的肺结核健康教育,导致肺结核疾病久治不愈,甚至还对他人造成了严重的传染。
②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可让患者接种规范全程治疗,重获健康指日可待。
项目及内容: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职业卫生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卫生监督协管是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区(县)卫生监督机构,在辖区内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职业卫生和非法采供血信息反馈报告等工作,并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指导。
通过卫生监督协管,可以解决目前基层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①及早发现各种卫生安全问题与可疑传染病、职业病患者,及早处理隐患,及早救治病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②通过卫生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对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卫生健康保障。
③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协管员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监督、群众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
项目及内容: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和0-36个月常住儿童,提供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儿童中医调养。
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①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②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2.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进行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的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生病。
服务对象主要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已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①建档
对于慢阻肺病患者,如果已经建立了健康档案,将增加慢阻肺病随访服务的相关内容;若尚未建立健康档案,则需建立新的健康档案,并记录慢阻肺病随访服务的相关内容。②首次随访
确诊为慢阻肺病的患者,在首次随访时需记录其吸烟史、用药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若患者近一年内无肺功能检查结果,建议其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肺功能检测,并登记相关指标。首次随访应通过门诊或入户随访的方式完成。③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每年至少为慢阻肺病患者提供4次随访,了解患者的症状、用药情况、是否有急性加重症状等,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评估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等症状,或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等异常情况,以及是否有口唇紫绀、外周水肿等体征。对出现急性加重症状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询问患者上次随访至此次随访期间,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的发作及控制情况。随访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药物装置。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如吸烟、使用生物燃料、粉尘职业接触等,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慢阻肺病的合并症及共患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治疗。若患者长期家庭氧疗,随访其每天氧疗时间、吸氧流量及有无不良反应。随访时进行脉搏氧饱和度检查,并建议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登记相关指标。
来源:东辽县白泉镇中心卫生院
初审:李 钐
复审:王继莹
终审:苏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