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推动民族地区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时间:2024-12-06 10:19:21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2024年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促进经济上更紧密相连相融,民族地区需要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畅通市场循环中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当前,民族地区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进程中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具体表现为:软件环境亟待改善,硬件设施尚不完备,融入途径相对有限,区域壁垒仍然存在。推动民族地区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制度环境“软联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依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打造畅通的市场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2024年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多地采取措施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并予以清理废除。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简单的全国范围交易场所,还包含制度规则、功能结构和配置协调的要求,不仅需要打通基础设施“硬边界”,还要破除体制机制“软约束”。民族地区要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查补自身的短板弱项,增强对要素的吸引力,提升竞争力。要通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统一,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消除对接全国市场的制度性障碍,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发挥综保区、边合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的先行先试作用,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优化产业结构整体布局,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不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但由于融入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深,平衡市场供求的能力不足。加速民族地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整体布局,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引导清洁能源稳步融入智能能源网,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支持民族地区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基地等,积极培育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有的可在光伏产业链上延伸,发展储能技术和设备制造;有的可推进风能与氢能产业,形成清洁能源的全产业链;有的可在生物科技领域突破,利用丰富的草原资源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生物制药;有的可借助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发展特色中药材加工和健康产业。通过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三是加强区域协同合作,构建高效互联的产业生态。顺应区域协调发展大势,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畅通民族地区市场循环。依托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煤炭、鲜花、咖啡和进口水果交易中心,编制发布相关价格指数服务全国市场。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破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市场要素的流动效率与资源配置的优化。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民族地区与全国市场连接的关键,要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重要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强大引擎,推动交通、物流、信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为民族地区加速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一是构建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推进民族地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网络等交通干线建设,形成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强化沿边口岸功能建设,整合开放口岸与公铁海多式联运大通道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枢纽口岸。同时,大力提升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确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供应充足、水利保障有力。二是打造高效智能信息通信网络。加速推进民族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打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创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三是聚力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立智慧冷链物流配送平台,加大对民族地区冷链物流的投入力度,提升低温存储能力和发货配送能力。

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用好地缘与资源优势。一是依托地缘优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民族地区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要津,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地缘优势明显。发挥民族地区独特的市场连接和拓展能力,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有助于供应链安全,又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二是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民族品牌。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品种、品质、品牌,运用现代技术推进民族特色商品的优化升级,提升消费者对民族特色商品的认可度。推出更多的生态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个性化产品,推出系列具有民族文化标识的产品品牌。三是以高质量供给释放内需潜力。丰富多样的特产和特色,构成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与显著优势,可将其与消费市场深度融合,充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同时,顺应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不断提高的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抢占服务消费大市场,激发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体育等产业的消费潜力。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初审:王茂林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