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著作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立场方法、目标追求,以及历史发展的理解和把握,真正弄清楚搞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在理论本源上为确立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坚定信仰奠定更广泛深刻的基础。2023年中国理论网推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专栏,精选优秀理论文章,深入阐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今天,深入考察和探讨现时代精神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理解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已经过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不要发展以及应该怎样发展等问题,是极为重要的。中国理论网精选系列书摘,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现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以飨读者。
在今天看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仍然是一种科学的实践观,它的上述内容仍然是正确的。即使是在将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基本内容也不会过时。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如实地反映了人类实践的客观本性及其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实际地位,体现了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理解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这些都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的。我们今天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问题,决不意味着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已经过时,恰恰相反,它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观点、承认和肯定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基本内容的科学性为前提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都不把自己的哲学包括他们的实践观看作是一个最终完成了的绝对封闭性体系,他们一贯强调自己的理论的开放性,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认识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性与开放性非但不相矛盾,反而是相互依存、高度一致的,其中,科学性是它的开放性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性是它的科学性的重要内涵、表现和保障。
当代大实践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实践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实践观的时候,他们主要是立足于近代人类实践,正确揭示了实践的一般本质和实践在全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阐明了实践观点的哲学方法论意义,而没有事实上也不可能预见到20世纪以来人类实践的全部具体发展、特别是当代实践的特殊性质。而今天,当代大实践不仅业已形成和出现,而且日益深入发展,它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必须予以正视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题,是立足于当代大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当代形态。所谓立足于当代大实践,不仅是指应将当代大实践作为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客观依据,而且还意味着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当代大实践的合理理解来规范和促进当代大实践的合理化健康发展。所谓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则是指为了达致和实现对当代大实践的合理理解,我们在考察当代大实践时必须确立起与当代大实践的特殊性质相适应的大视野、大观念、大思路、大方法,因为当代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都是一些大问题,它们只有借助于哲学实践观上的大视野、大观念、大思路、大方法才能予以理解和回答。因此,立足于当代大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也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自觉运用大视野、大观念、大思路、大方法来透视当代大实践,对当代大实践的大技术、大规模和大效应的哲学意蕴及其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反思,从而丰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推进当代大实践的合理化健康发展。
当代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代形态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又进一步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的逻辑承续性。当代大实践是人类实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它记载和累积着人类实践历史发展的全部成就。作为人类实践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当代大实践是由历史上以往的实践发展而来的,二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人类能动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作为人类实践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当代大实践又有着历史上以往的实践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对象域与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对象域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立足于当代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既内在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条件下的逻辑延展。
总之,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当代大实践的哲学反思既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代形态的建构为理论前提,又内在地促动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代形态的出现。如果说当年科学实践观的确立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机和关键所在,那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当代形态的建构也必将促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中国理论网
初审:王茂林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