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著作的研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立场方法、目标追求,以及历史发展的理解和把握,真正弄清楚搞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从而在理论本源上为确立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坚定信仰奠定更广泛深刻的基础。2023年中国理论网推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专栏,精选优秀理论文章,深入阐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是仅局限于在文化制度方面的建设,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多维立体地积极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观、经济观、生态文明观和政党观五个维度更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意义,以飨读者。
一、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批判和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把人的本质视为其自然属性的论说,高度还原和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关系”也是在批判旧时代“人的依赖关系”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比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更为进步。这也充分显示了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逐步实现自我解放的历史。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故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要朝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方向前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它与资本主义文化有本质的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社会主义中国树立了远大理想和伟大目标,以共同的理想信念鼓舞人,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团结人,从而广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其本质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要通过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以高度自信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二、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人民群众视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恩格斯在解释社会产生重大变迁的推动力量时,批判了精英论,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从实践上证明了人民的历史创造力和历史推动力,有力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依靠谁”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上就是要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上就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体现在外交事业上就是依靠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维护多边主义制度,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中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研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文化可调节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多方面关系,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能影响生产关系,有利于生产关系领域的改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由、公平、公正、法治等价值追求和开放包容的观念引领可促进完善政企关系和政商关系、各种所有制主体良好竞争关系、生产要素配置、分配关系等的改革,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而有益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益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除了作用于生产关系外,文化自身也构成了生产力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握好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应有的发展方式,同时也提出了新时代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课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发展文化生产力需要以文化生产关系领域的改革为动力。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承担着生产力的角色,也承担着影响和推动文化生产关系领域改革的角色。未来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和保护文化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人才共同致力于文化生产力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作品。
四、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态文明思维提升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人类依靠劳动改造自然。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应以生态环境掠夺、生态环境破坏为手段,要使发展可持续,要为人民营造更为美好的幸福生活,就必须妥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是新时代生命共同体论的理论基础。这反映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就是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以这个理念提升生态文明思维、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民力量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五、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是保护和强调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的政党,始终以科学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时起就始终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团结和领导人民为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奋力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的是解放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有不容割裂的关系。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中国理论网
初审:王茂林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