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时间:2024-12-25 09:23:16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习近平主席最近在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指出:“经历4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方有充分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正在稳步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我国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无论是从近期还是中长期看,我国经济都未来可期,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于前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产业方面,先是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成长,然后是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高速成长。与此同时,农业和服务业也取得了重要发展成就。在支出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和投资大幅上升,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取得长足发展。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与一些高收入经济体相比,都经过了一段高速增长阶段,但我国经济增速更快、持续时间更长。同时,我国发展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这不同于一些高收入经济体“串联式”的发展过程。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这与我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密切相关的,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这十几个高收入经济体大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阶段,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进入中后期,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活动开始从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经济增长动力从资本密集型要素投入驱动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要素投入驱动。

当前,我国正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供给端来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增长较快,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行业内的表现更加突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孕育出许多新的产业形态,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众多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今天,中国制造的代表更多是机械、电子产品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随着食品、家用电器等基本生活用品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那些能够满足健康需要的医疗保健、满足人力资本成长需要的科教培训、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体育文娱行业等,都实现了更快发展。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近十多年来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出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特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经济增速近年来有所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于前列。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依然处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稳步迈进的轨道上。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调适并相互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否取得成功,是一个经济体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破旧立新都是一个巨大挑战。接受挑战的不仅是众多的劳动者和广大企业、企业家,也包括政府,还有在传统发展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模式。这一过程通常也伴随着社会矛盾多发。只有顺应变化并科学积极应对,才能在转型发展中赢得主动。那些成功跃升为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在经济增长放缓后,都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不断探索和反复尝试。总的来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同经济体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更好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包括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等;也调整政府职能,更好弥补市场失灵,包括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支持、加强宏观调控等。

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面对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的现实状况,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任务繁重。比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优化市场环境、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需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需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等。同时,过去一些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加深。这些都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稳中有进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要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吸取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体现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今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从世界范围看,像我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在先立后破中平稳有序推动发展动力转换,是十分了不起的。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要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主动应对,不断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战胜这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就能迈上新台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并确定了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我们有能力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尽管经济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短期波动,但基本趋势通常不会因此而改变。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广阔的市场潜力将得到充分激发,为应对和化解各种困难和挑战提供有力保障;正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提供重要支撑;正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不断提升人力资本,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强大的组织力量、科学的应对策略、恰当的方式方法,一一化解来自国内外不同领域的风险挑战,并及时总结经验,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复杂多变的局面下驾驭发展大局、总揽经济工作的战略智慧,也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深刻概括。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坚持好、运用好这些规律性认识,将不断增强我们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

宏观经济治理不断完善、政策空间依然充裕。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国面临着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比如国内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结构调整带来阵痛。应当看到,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情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停滞,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关键在于积极应对、着力提振需求。我们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与一些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都很充裕,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挑战。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我国经济发展必将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初审:王茂林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