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坚持“两个结合”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时间:2024-12-25 09:23:16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原则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既包括当下的,也包括历史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个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用于生产一般和交换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历史性特征。坚持以“两个结合”推进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体现了对经济学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的深刻把握。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标注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当代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经济改革发展实践,并且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展开,又涌现出大量亟待回答的新的经济实践课题,其中蕴含巨大的经济理论创新空间。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具体实际,建构具有主体性、自主性、原创性的经济学概念、命题、理论、方法等,形成具有解释力、指导力、预测力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不断回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任务新挑战,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体系化、学理化支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前提是深刻把握坚守魂脉和根脉的重大关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精华融会贯通,运用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提供丰沛思想资源与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丰硕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力推动了经济学科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需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一样,经济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

不断推进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创新。学科是知识分类的产物,是专门知识的集成。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一个基本指向,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经济事实进行梳理、提炼,对其中的重要理念、思想、观点、经验等进行学科化整合,不断推进学科设置与调整。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等理论经济学科和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科的一流学科建设,着眼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文经济学等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推进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

不断推进经济学学术体系建设和创新。学术体系是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的表现形式,是知识体系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内在支撑。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提升学术体系的建设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提炼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的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系统化学说等,以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的方式,对经济学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进行创新,把“四个自信”体现到经济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中。

不断推进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话语体系是体现、表达、传播知识体系的方式载体和桥梁纽带,有其特定的思想指向和价值取向。推进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需要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推动经济话语的学理化研究和阐释,夯实经济理论创新的深厚文化底蕴,推动学术话语大众化。比如“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就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其以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经济学知识体系是长期发展演变所形成的经济思想观念和经济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其在不同国家的建构水平反映了该国经济学科的发展水平和学术生态。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是一项涵盖多方面、多领域、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力量协同推进,着力建设和筑牢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其中,人才体系、教材体系和国际传播体系至关重要。

充分发挥好“五路大军”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的经济学研究人员,是参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有生力量。其中,高校是“五路大军”的主力军,应引导广大高校经济学研究人员以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提炼可实证、可拓展、可推广的规范性经济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进一步丰富人类经济学知识体系。

整体性推进我国的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教材是知识体系的载体,是知识传承的基石。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的过程中,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经济学系列教材,形成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符合党和国家对经济学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蕴含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中华文明人文精神,反映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和理论创新成果,荟萃人类经济学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成果的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

搭建更有效力的学术传播体系。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是知识创新、知识分享、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智化学术资源平台,以国际通行的学术范式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提炼的标识性经济概念,主动推介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学术成果。积极主办和参与国际性经济学会议,聚焦中国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议题,提出中国观点、发出中国倡议、给出中国方案,增强中国思想、中国学术、中国理论的说服力传播力影响力,助力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在同世界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的生机。

东辽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初审:王茂林

复审:马田刚

终审:苏博


热门评论